close

英國 1970 精鑄版1先令  

英鎊舊制: 1 英鎊(pound )= 4 克朗(crowns)= 20 先令(shillings)= 240 便士(pennies)= 960 法興(farthings),其中再加上 弗羅林(Floring) = 2 先令,1 格羅特(Groat) =4 便士,最後再加上half的面額硬幣: 如half pound, half crown, 6 pennies, 3 pennies, half penny.....完成了複雜的舊英鎊系統。

先令”的語源來自於條頓語系,原意是”分開”,用於金額計算或紀錄,但不一定有”先令”面額的硬幣流通。征服者威廉已明訂1先令等同12便士的換算比例。到了1502年,亨利七世在位時,嘗試發行面額1先令的硬幣,但由於不受歡迎,發行量極少。要等到愛德華六世(1547~1553)在位時,”先令”才變得廣為人知。

幾百年間,由於戰亂和貨幣比值,歷代君王嘗試引入新的貨幣單位解決問題,但舊的不去新的又一直來(海洋法系,若不另立新法終止,舊法還是持續具有法律效力),因此造就了貨幣史的奇觀。

英國在1846年就曾有改為十進制的建議,但由於牽涉面太廣,損失太大,而遲遲未能付諸實施。直到1971年二月才痛下決心,改為十進制(1磅等於100新便士),因此而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英國把1971年2月15日定為十進制日。英國十進制貨幣委員會花了約300萬美元來向群眾解釋十進制,通過電視臺廣播電視節目,印刷了15,00萬冊指南 和手冊,分發全國。英國廣播公司(BBC)還找了一位13歲的小學生在每日早晨節目中進行宣傳(理由是因為青少年比較容易接受到而成年人和老年人習慣難以適應)。粗略估計,包括更換以及改革舊的計算方法的機器設備在內,總花費達3億美元,這還未計算由於這種老的進位制給各有關國家及英國屬地帶來的損失。"

流通版的先令,最後一版鑄於1966年,為了紀念英國最後的先令,也可能為了彌補在十進制宣傳上的損失,英國皇家造幣廠在1970年鑄造了70萬套精制套幣“最後的先令”,這也是英國精制套幣中歷史性的最大發行量。也為這綿延470年的貨幣傳奇畫下句點。

後記:
有時候會覺得,到英國一遊如果口袋內沒幾枚先令,好像沒來過英國。即使漫步在艦隊街,也離貝克街鬼才的倫敦越來越遠了。這兩枚一枚是英格蘭版(中),一枚是蘇格蘭版(右),正面都一樣是伊麗莎白二世。由於鑄量大,價格十分親民,去年購自加拿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拉菲爾 的頭像
    拉菲爾

    錢幣迷的異想世界-(收藏雜記)

    拉菲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