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篇的目標,是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泉品,近代則不在討論範圍之內。>


百年前的好品相精鑄幣和的流通幣都是在下的收藏範疇,但竊以為是完全不同的樂趣。

 

看到好品相的流通幣,會讚嘆其竟然沒有在市井間耗磨殆盡,而依然保持出廠時的樣貌,帶給我的是驚喜。


精鑄幣則是會訝於其沒隨著天災人禍而遺失,經過百年仍能呈現在你我眼前,保持當年傲人的工藝水準,帶給我的是品味細節的愉悅。


一日,在和泉友的交流問答中,他提到一個觀點,"精鑄幣在評級中得高分是可預期的。"由於本人是學理工的,懷疑是天性使然,泉友莫怪,也因此想要尋找數據來驗證其論點。



由於我的目標是放在百年之前的泉品,所以最好找一個百年之前就已結束的政權,但發行量又不能太少,以免影響數據的可靠性和普遍性。於是,我的分析目標鎖定普魯士。

根據P公司所提供的評級數量,做了以下分析,由於可能會觸及版權問題,所以不便放原始數據。當然有人會懷疑只使用P公司的數據有失偏頗,應該還要加入N公司和A公司的,不過我想以P公司的市占率而言,這分析結果還是有參考價值。

以下是P公司收到的普魯士歷年泉品,MS以上和PR(精鑄)的各級數量分布圖。


從以上表格中,我們可看到加權平均分數,流通幣和精鑄幣差不多,也就是說,歷年來精鑄幣不見得比流通幣容易拿到高分,以Gem BU (>=MS/PR 65以上)的比例看來,流通幣還比精鑄幣多。但這有個盲點,即精鑄幣問世的歷史比流通幣短很多,所以不一定反映出特定幣品的實況。所以接下來我挑了兩個例子分別討論

案例一:

普魯士 威廉二世 3馬克 1908~1914

三馬克是普魯士鑄量最多的高額銀幣,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德國工人的日薪約5馬克左右,所以3馬克堪稱是日常生活中實用性較高的幣種。

MS 64

PR 64



統計數據顯示,就這3馬克系列,精鑄幣高分的比率比流通幣高,但平心而論,其間差異不大,但由於絕對數量較少,造就精鑄幣行情價較高,同等級能達到一倍以上的差價。

案例二:

1913 普魯士 3 馬克  百年紀念

這是標準的流通紀念幣,所以特點是鑄量大,相對好品多。

MS64




這類流通紀念幣,由於鑄量大,加上紀念性質濃厚,所以精鑄幣拿高分的比例成壓倒性優勢。


結論

泉友的論點適用於單一年份的流通紀念幣,但普通年份,精鑄幣要拿高分的比例和流通幣比起來,差異不大。


另外,深度鏡面(PRDC)的泉品要過PR64,有相當的難度,應該和保存有關,因為和流通幣比起來,更容易產生細微刮痕(hairline),而只要出現明顯的hairline,就幾乎篤定上不了PR65了...以上言論只供參考,歡迎指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拉菲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