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816 GREAT BRITAIN 6 PENCE NGC MS63

 




 

喬治三世 (George III),生卒年1738~1820,在位年1760~1820。

關鍵年代

1816,在金融史上絕對是關鍵的一年。英國在之前的法國革命戰爭(1792~1799)和拿破崙戰爭(1799~1815)中,為了支付龐大的戰爭成本,政府的負債呈100%成長,再加上來自歐陸的白銀,供給量因戰亂而減少,造成英國國內幣制不穩,更別提接下來的糧價飛漲,這一切皆不利於戰後的經濟復甦。同時,民間為了解決日常通貨的不足,各商行自行發行代幣,進一步造成幣制的混亂,除此之外,歐陸的各國,需要將原物料出口至英國換取英國的工業產品。如果中間少了穩定的結算工具,跨國貿易只是泡影。以上所有問題,於英國實施幣制改革後逐步獲得解決。

史稱1816年的大幣制改革 (Great Recoinage of 1816),最重要的有三件事,其一,規定英鎊的含銀量為0.925,1金衡磅(5760格令)的0.925白銀,價值為66先令,其餘幣值重量,因此類推。其二,導入折合20先令的索福林(Sovereign)金幣(重7.988g,含金量22K),取代舊幾尼(Guinea)金幣,這進一步確定了金銀的兌換比例。第三,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為了增加貨幣流通,英格蘭銀行發行以金幣為擔保的銀行劵,成為法定貨幣之一。再加上之前1774年通過的法令,取消銀幣的無限法償地位和民間自由鑄造權。前者的具體方案為: 限定銀幣的法償上限為25英磅。超過此金額,債權人可拒絕接受以銀幣為支付手段。後者為民眾無權拿白銀請政府鑄成法定通貨(但黃金可以),銀幣由此退為輔幣地位。

如此一來,等於正式宣告英國進入金本位時代。直到1870年代之前,這是全球唯一的金本位貨幣。憑藉著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穩定的幣值,英鎊當時的地位就有如今日的美元,是全球貿易的結算工具,和各國央行的外幣儲備中,佔最大比例的通貨。英國也因此享受了百年的繁榮。

註: 索福林(Sovereign)金幣於1817年正式發行,直至今天。



幸福的6便士


除了當作日常交易媒介外,在英語系的國家中,6便士銀幣在傳統婚禮中,更是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摘錄原文如下:

"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blue and a silver sixpence in your shoe."

關於這段文字的解釋如下:

有舊:新娘可以穿著或佩戴一樣舊衣物,來象徵她和她娘家及過去生活之間的聯繫。許多新娘佩戴一件家傳的珠寶飾品作為“有舊”的選擇。有些新娘穿著她們母親或祖母穿過的結婚禮服。實際上,舊的東西同時也可以是借來的東西。
 
 有新: 穿戴一樣新衣物是要象徵新娘在新生活和婚姻中,擁有嶄新和充滿希望的未來。如果新娘置辦的是新的結婚禮服,那它就可以是她的“有新”,但是任何別的新服飾也是可以的。“有新”常常是最容易做到的。

 有借:借來的服飾(或配件),應該是要來自一位已幸福地結了婚的朋友。希望他們的幸福能傳給新娘,為這段婚姻帶來長久的美滿。

有藍:穿戴一件藍色服飾源自《聖經》時代,當時藍色結婚禮服代表著純潔、忠誠和愛情。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傳統已從穿藍色結婚禮服,演變成後來的在新娘的結婚禮服下擺處縫上一圈藍色的鑲邊,再演變到現代的普遍做法─新娘用藍色的吊襪帶。

 6便士銀幣:在新娘的左腳鞋子裡放一枚六便士銀幣,據說是財富的象徵。它不僅代表財產上的富有,還代表婚姻生活的幸福與快樂。

收藏筆記

英系泉品的特色之一就是淵遠流長,即使從1816年幣制改革開始算起,到1971年改十進制止,超過150年沒斷過,這在近代世界貨幣收藏上也算是奇葩。另一方面,作為工業革命的起源地,機器製造獨步全球,也是最早採用蒸氣式鑄幣機的國家。工業的實力,從製幣的技術也可看出端倪。以這枚6便士為例,其工藝精緻度,同時期的歐洲輔幣乃是望塵莫及的。綜合以上因素,世界倒不乏眾多死忠的收藏者,也因此市場價格穩定,換句話說,每個等級的要價還蠻硬的,撿漏不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拉菲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