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FF Poland 10 Fenigow NGC MS62
東線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相較於由壕溝、蝨子和鐵絲網交織而成的西部戰線,東線的變化要快得多,尤其在1914年8月坦能堡戰役後,基本上東線戰場的主導權,一直掌握在德軍手裡。在經歷一連串的軍事失敗和撤退後,到了1915年中,俄羅斯帝國軍已經失去對俄屬波蘭的控制權。
早在開戰初期,德國就有意在波蘭建立一個附屬於普魯士之下的邦國(領主由德國貴族出任),並藉由掌握經濟和軍事指揮權,加以控制。如此一來,更可以有效地防止俄羅斯直接威脅德國心臟地區。奧匈帝國打的卻是另一套算盤: 想在波蘭建立行省,但由於政治現實上的考量,以及德國掌握著該地區大部分的經濟活動而作罷。1916年,在Hans Hartwig von Beseler 的倡導下,在波蘭建立親德的獨立政體,終於定調。但[波蘭王國]的建國計畫,隨著1918年的德國戰敗無疾而終,嚴格來說,那只是存在於設計圖上的政體,實際並不存在。
收藏筆記
1915年時,德國曾鑄造面額分別為1、2、3 Kopek的鐵質戰時代用幣,並於隔年1916年投入流通,使用範圍為東部戰場。等到1916年,波蘭獨立建國的論調確定之後,於隔年開始以[波蘭王國, Królestwo Polskie]的名義發行一系列的鐵製戰時流通幣,直至德國在西線輸掉這場戰爭。這枚小蝦米的市場價格,即使是未使用過的狀態,老實說也是遠低於評級費用,不過想想一來就算自己有這麼一枚,也不會花銀子送去評級,再加上這是鐵質硬幣,在不入盒的狀態下,保存情況只會是每下愈況。於是在一次網拍中,出了個接近評級服務價的價格,將之納入收藏。也為其背後所代表的時空背景,作個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