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土耳其AH1336(4) 40 Para PCGS MS63 r

 土耳其AH1336(4) 40 Para PCGS MS63 o

土耳其AH1336(4) 40 Para PCGS MS63 1


看膩了歐洲體系的硬幣,偶爾也來些不一樣的吧,在此分享一枚鄂圖曼帝國末代蘇丹Mehmed VI的40 para硬幣。話說月底的中心德目是節制(汗顏)......但是只能說此枚跟我有緣,在無心插柳之下進入我的收藏,暗嘆伊斯蘭文化在北美真是知音難尋啊,畢竟不像歐系的泉品這樣地令人追捧。Mehmed VI的40 Para只有AH1336(4)一版,PCGS登記在案的只有兩枚,相對於其6,520,000的發行量真是少的可憐,KP目錄甚至沒有UNC的標價。土耳其泉品在下畢竟涉獵不深,這其中的緣由實在不甚了解。甚至有泉友評之,如果想參考KP目錄來買土耳其的好品,那無異就像想在安那托尼亞高原上,看到雨林一樣!! (白話: 如果土耳其的KP目錄價能信,桌子都能吃了~)


此幣鑄造年份為AH1339(1920AD)。Mehmed VI,1918~1922年在位,一上任就必須面對他堂兄Mehmed V(1909~1918在位)留下的爛攤子,即第一次世界大戰同盟國的投降,土耳其是屬於戰敗的一方。在當時以英法為首的歐洲列強,透過對亞洲嚴重歧視的有色眼鏡下,簽訂嚴苛的敗戰條約和喪失領地在所難免,同時凱莫爾所領導的土耳其民族運動正逐漸崛起,最終在1922年,以Mehmed VI的出逃結束了傳國623年的鄂圖曼帝國。


在鑄幣特色上,相對於歐洲體系的圖文並茂,亞洲帝國偏重於文字的敘述。當然上面寫的是阿拉伯文,我也只能就鑄幣上常用幾個”符號”做個大略簡介,離搖扇子說”略懂、略懂”的境界還很遠。接下來就對這枚泉品做個背景概述,如有缺失,還請各位看官不吝指正。

 

 

 

土耳其AH1336(4) 40 Para PCGS MS63 inte  

硬幣正面標示面額和蘇丹登基的首年,回曆1336年(西元1918年),回曆是純粹的陰曆,以新月出現為每個月的第一天,一年設12個月,每30年設11閏年,所以平均一年為354天,並以公元622年7月16日為回曆元年1月1日,因此回曆換成西元並非直接加上622。(我的方法是記幾個關鍵年分,然後前後推算成西元,可知大概,不過真的要確切的年份,還是得查表。)

面額的部分使用的是”阿拉伯數字”,我們現在稱的阿拉伯數字是印度發明,然後經由阿拉伯人傳到希臘世界。但是阿拉伯人自己使用的是另一套數字系統。老實說我覺得還不錯用,除了2和3容易看走眼之外,其餘的數字鑑別度還蠻高的。

反面的正中央,就是蘇丹的簽名花押了,包含名字和頭銜,把所有的阿拉伯字疊在一起,就成了如此複雜的花押。造字原理有點像咱們”黃金萬兩”的春貼。所有帝國境內的官方文件,都會附上這花押以證明這是正本和由官方授權承認,包含地契、官員任命狀、蘇丹手諭...等。至於花押右下角的數字,則是皇帝在位的年數,例如這枚是第四年。所以鑄造年分就是AH1336+3=AH1339。意思像清朝的康熙五年、光緒十年。

 

signature


接下來是皇帝花押的比較圖,左邊是Mehmed V,右邊是Mehmed VI………我想現在能稍微體會外國人學漢字的痛苦了。

AH1277 YEAR 4 (1864-65 AD) 鄂圖曼土耳其的40PARA大銅幣  


後記:

另外分享在今年年初網拍的一枚漏網之魚,AH1277 YEAR 4 (1864-65 AD) 鄂圖曼土耳其的40PARA大銅幣,是土耳其帝國首次採用西方機器鑄幣機打出來的成品,雖是西方技術,但還是保留了伊斯蘭的鑄幣風格。

上面的年號(面額下方)以蘇丹即位的年份為記,回曆1277年,花押下面以小字標記4,代表今年是即位第四年,換算成西曆為1864-1865年。

銅幣的保存,一般比金銀幣更難,由於銅質本身的不安定,加上是屬於低面額的流通幣,使用率高,所以要以完全沒流通的狀態傳世,困難度相對也高,另外,這枚銅元的塊頭極大,更難得的是幣面幾乎連刮傷都沒有。當結標最後30秒,價錢開始失控地狂飆時,除了下巴掉下來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遊走了~...唉,沒釣到的魚總是最大尾的!! 老機制幣的價格和該國經濟有關,如果一國經濟崛起,該國的富豪就會有很高的意願收集該國的古典錢幣,因此價格就會水漲船高。目前中國、俄羅斯和土耳其是這一波漲幅比較大的國家。這可苦了口袋不深的業餘玩家....


arrow
arrow

    拉菲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